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企業文化與結構的改變:愛拼不會贏
  那福忠 October 30, 2002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現距網路狂飆時期大約兩年,網路氣泡在這兩年中雖一一破滅,但留下來的痕跡卻根深蒂固,使我們沒法回到從前。網路所打下的踏實基礎,已經把我們的工作、甚至生活,緊連在一起,加速了所有的活動,從正面看是提昇效率,從反面看則構成威脅,有人用「毀滅技術」 (Distruptive Technology) 來形容網路,實不為過,因為網路引發出的環境變化,遠比企業的因應措施來得快。

  Gartner 研究機構月前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加速策略:改變文化與結構的時機」(Stragegy of Acceleration: Time to Change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說現在正是時機來改變企業文化、同時也要重建資訊的結構,這樣可以把企業從構想到執行的時間縮短,才能在網路環境裡抓住機會。網路環境受多種因素不停的變化,而企業花時間因應,就成了新瓶頸。

  網路使資訊快速流通,對產業與市場都有重大影響。最明顯現象的有:產品的壽命週期縮短,競爭的差距時間縮短,相對的使競爭加劇,而產業間的界線逐漸模糊。市場上的買主,也因為資訊的流通而更加聰明,不但對產品的知識了解深入,而且有多種選擇,導致對產品與服務的品質要求提高。這一變化,使產品由傳統的成本驅動計價 (Cost-driven pricing),轉為價格驅動計成本 (Price-driven costing)。這種從價格回算成本的經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 Dell 電腦、Wal-Mart 零售、Microsoft 軟體、Southwest 航空、本田汽車等企業。

  近 25 年來,企業在既定程序的執行上,已經從幾天下降到幾分鐘;產品的壽命,也從幾個月下降到幾星期。但在管理的改變、與運作程序的制訂上,仍維持在以前的年月時程,使得踏入新市場、抓住新機會的準備時間,遠遠超過踏入新市場的有利時段,或稱之為「機會之窗」(Window of opportunity) ,等新策略準備好,窗戶已關閉。這一緩慢,已經反映在 IT 投資回收的降低上。IT 投資的最大效益,在執行面的運作程序上,運作程序一旦自動化,再投資所能提升的效益有限,反而是決策的緩慢,使企業喪失了新的機會。而在另一方面,成功的新起之秀,正好是利用了傳統企業在決策上的慢動作,搶了先機,如網上拍賣場 eBay eBay 基本上為報紙的分類廣告、跳蚤市場、與當鋪的網上結合)。

  如何縮短決策的時間,Gartner 的報告建議兩樣事,一是從企業文化的改變著手,另一面是從企業結構的重建著手。新的企業文化要能評價變化、要能迅速的從一個機會移到下一個機會。這顯然與傳統的價值觀:固定、重複、不冒險,有所衝突,所以被認為是最艱鉅的工作。企業以前的結構,多半建於穩定的經濟環境,現在的結構則為實質與心態上雙重加速,而且反映在 IT 系統的運轉上。這樣的 IT 系統又要能與外界系統無縫連接,同時要能提供以分鐘計的最新資訊。

  新的企業結構是什麼樣子?Gartner 報告指出是 Ecosystem 的一環,而且要以 Ecosystem 整體表現為運作目標。Ecosystem 指不同種類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裡,用到商業上,指企業上下游的各種聯繫管道、供應者、合作伙伴、投資人的共同體,企業僅是其中一環。企業的運作,也要以整體的表現為主,而不是以企業自己為主,因為只有整體有了好的表現,企業才能隨著有好的表現。這種集體的經營模式,一些大企業如 Wal-MartToyota 等,都非常成功。

  根據以上的研究,Gartner 做了幾項預估:目前的企業會逐漸發現 IT 的投資回報減低;相對的企業的 CIO 資訊長影響力逐漸下降;企業將以 Ecosystem 的整體表現為營運焦點,而非以企業自身為營運焦點;文化與結構的改變,需要企業高層主管來主導;文化與結構未改變之前,其他的改善,效益都不會彰顯。

  Gartner 為國際知名研究機構,以往的預估,多頗準確。如果上面的預估成真,以後企業要的生存就越為艱難,愛拼,是絕對贏不了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