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WAP! WAP! 與出版何干?
  那福忠 August 10, 2001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幾年前,200 多家公司合組 WAP 聯盟,讓大家興奮了好一陣子,因為以後就可以用電話手機看電視、讀新聞、收發郵件,或是詢問在方圓一公里內哪家義大利餐廳有空位、然後按鈕訂位,或是走近百貨公司、手機出現「前天訂購的一雙鞋到了請進來取貨」的消息。光陰似箭,幾年之後,WAP 手機果然出現,只是:小畫面、顯示簡單文字、影像模糊不清、連接不穩定、繁複的操作,當然,更沒有餐廳與百貨公司。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是無線網路的應用標準,與網際網路的 HTTP 相當,用在無線設備(行動電話、PDA、電子閱讀器等)資料的傳遞上,同時在無線設備裡頭,也要安裝一個稱之為 Micro Browser 的小型瀏覽器,能解譯相當於 HTML WML(Wireless Markup Language)語言。這一串如果連接無誤,只要把資料用 WML 語言撰寫、放在 WAP 的伺服機裡,手機就可以透過系統業者的連接收到資料了,當然也可以互動回傳資料。有人認為這是電話手機的一大革命,也有人認為這對出版業多了一個平台,也未嘗不是一大革命。

  WAP 只是一個標準,要落實應用並不簡單。手機的設計是用作通話的,數位化以後,大家開使用它來傳遞簡短信息(像是日本與歐洲),但要更進一步把它當做互聯網 Web 來使用,在技術上就大費周章。首先是基地台要改裝,花錢耗時,多先從都會區人稠機多的地方做起,所以不能全面同時運轉。另外通訊品質常受天候與地形的影響,尤其是在兩個基地台之間,容易出現不穩定甚至斷線的情況。傳輸的頻寬,從原來的 9.6K,到現在 2.5G(第二代半)的 100K 以上,仍嫌不夠,進入 3G(第三代)的 2M 也許才能支援大彩色畫面、動畫影視的品質。這些成長,本來就頗為耗時,當時 WAP 的市場經銷人員把話說的太快了,以致大家期望落空。

  其實,大家的希望尚未落空,只是延後幾年。根據    eTForecasts 的預估,無線用戶會快速增加,2000 年網際網路用戶有四億多人,無線用戶僅有 4000 萬人;到了 2002 年,網際網路用戶增加到近七億人,無線用戶增加到 2 億 2000 萬人;2005 年,網際網路用戶 11 億人,無線用戶增加到 7 億 5000 萬人。這麼龐大的市場,有足夠的動能研發創新,不怕創作不出來好的產品。

  現在的問題是,WAP 設備到底有什麼用處?幾年前的預期、幾年後還會成立嗎?更重要的是,WAP 對出版業所干何事? Digital Deliverance 總裁 Vin Crosbie 說的好:沒有人會用電話機來閱讀昨晚總統的演講辭。他認為互聯網出版的最大錯處,是要讓讀者自己去「拿」的被動方式,如果讓小如手機等無線設備仍用同樣模式,那 WAP 與出版業就真的不相干了。(註:Vin Crosbie 為強勢 PUSH 模式倡導者。)

  但網上出版業者並不落後,Amazon 就有 WAP 網站,據一位使用人的經驗,查到一本書,要按 40 幾次扭,要花好幾分鐘時間,這在互聯網上不過舉手之勞、幾秒鐘的事。紐約時報也提供 WAP 服務,從四層的選項,可看到極短的新聞(約 20 字),標題更是詞不達意僅有三、五個字,紐約時報說這只是實驗,並沒有進一步的發展計畫。

  這兩個例子,可以說是目前 WAP 應用的縮影,尤其受到手機功能的限制,像是僅能用號碼盤替代文字鍵盤輸入、畫面太小、不足或沒有圖畫功能、記憶太少、計算能力不足、電池壽命太短,使得 WAP 發展的空間大打折扣。技術上的限制與缺失,自然會隨時間逐漸改善,但基本的問題是,該不該用 WAP 設備來讀新聞與查資料?

  位於華盛頓、專業無線市場研究的 Shosteck 集團,就提出 WAP 的前景在定點服務 Location Based ServicesVin Crosbie 也提出個人化與定點資訊的概念。無線設備,幾乎都是可以攜帶的行動設備,可以一邊走一邊用,走到定點,其周遭環境的即時資訊就極為有用,這也是當初大家看好的最大商機,一公里內的餐廳、百貨公司的取貨通知,都是這類以當時地點為中心的服務。至於個人化,這麼小的設備更是必要,因為它已經沒有餘力再處理不相干的資訊,廣告就更不為大家所容忍了。

  出版業是否要夾在 WAP 中間?恐怕沒有答案,大家的思考也呈兩極化。有人認為,供給小畫面用的零星資訊算不得是出版;也有人認為這正是出版業的一大轉機,值得把一些資料 WAP 化。至於商機在哪裡,也是兩極化, Advanced Interactive Media 總裁 Peter Zollman 就看好,認為透過手機系統業者,有現成的收費機制,應該收得到錢,最好的例子是日本的 NTT DoCoMo;但 Shosteck 的執行長 Jane Zweig 就持相反的看法,認為大家已經習慣僅付連接費,互聯網 Web 如此,WAP 也如此,有誰會對電話裡的內容付費?

  聰明的出版業者,自己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