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跟著這篇文稿
  那福忠 June 27, 2011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美國 Morris 媒體集團,從今年六月起,在旗下十三家報紙網站的十二家,加了一點翻修,在每篇文稿標題的右上角,加了一個綠箭頭的橘色小框框,寫著「跟著這篇文稿」(Follow This Article),點擊登錄之後,可以追蹤這篇文稿內容的發展,一有更新立即以電子郵件寄送,同時也可以選擇這篇文內提到的人物、機構的以後文稿,也立即以電子郵件寄送。下圖即是網站標題加了「跟著這篇文稿」的標記(紅箭頭)。

   Morris 的數位主管 Steve Yelvington 說,這有如報紙的訂閱,把報紙的網站送到家。報紙訂戶如果不把報紙撿起來,就會塞滿信箱、堆滿門口,多少有「強迫」閱讀的味道,但網站的讀者一旦失去興趣,就很難再回來。他常借用馬克吐溫說的三種謊言(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說現在有了第四種謊言:網路統計,他勸網站負責人別管訪客人數與下載網頁數,只要向網路統計機構索取訪客停留的時間,就足以讓人沮喪。跟著這篇文稿走,就是希望能黏住一些讀者,即使是少數也值得留住。

   報紙的新聞如果能藉網路「連載」報導,可以說是另一創新,現在的網站雖然可以「個人化」來選項,甚至選擇關鍵詞,但畢竟缺乏連載性,不夠完整。印刷版的報紙篇幅有限,時有「斷載」的情況,正在發展的事件被另一突發的事件排擠,版面萎縮、甚至消失。網路卻可彌補這一空檔,可以連續報導事件的發展,但讀者要上網去取,不像報紙送到家門 。

   追蹤事件的發展,甚至以後的牽連,還要自動送給讀者,關鍵的技術就在分析文稿,分辨出人物、地點、機構、事實,然後才能整理作後續處理。這一複雜的手續,Morris 藉助了 Thompson Reuters 的 Web 服務 "Calais",這項服務快速掃瞄文稿,把文稿的內容分三類,名稱(如人、地、機構),事實(如職稱、聯盟、人與教育),事件(如運動、股票上市),自動建構語意元數據 (Semantic Metadata) 標記。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用一篇英文稿件試試,看會建造出哪些標記,文詞越普及,標記裡的資料越多。

   Morris 報紙網站原來就使用 "Drupal" 技術,Drupal 是一套免費軟體,由比利時年輕學者 Dries_Buytaert 創建,是一套開放原始碼的網站內容管理框架,由各使用人下載修改開發,現已陸續發展出多達一萬多種的應用模組,供程式師用來建置與管理各類網站,為許多出版、娛樂、學術、政界,包括美國白宮網站所用,目前全球有 1.5% 的網站採用這一技術。Morris 網站把 Drupal 與 Calais 合起來用,再加上電子郵件傳遞的軟體,基本架構算是完成。

   Steve Yelvington 說他們一位年輕的員工,有新聞與電腦雙學位,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但把許多程式模組組合成系統,更做了一些簡化翻修。Drupal 是一套開發工具,因為要考慮各種可能的情況,所以複雜又專業,這位員工依實際需要修剪,把系統變得簡單實用,「跟著這篇文稿」才得以順利上線運轉。

   從這件事引發出一個傳統的議題:媒體機構究竟需要多少資訊技術能量?雖然市面上有越來越多專業媒體的軟體與系統,媒體取得之後僅需少數監控維護的技術人力,即可維持媒體的基本運作,但一旦內容需要變動、或增加創意,技術能量就顯不足,無論由內部技術人力開發、或委外製作,都難以即時配合,這樣的實例在媒體界舉不勝舉。媒體機構究竟需要多少資訊技術能量,確實沒有簡單答案。

   以前都說內容是王,只是要依靠資訊技術為後盾內容才能稱王。有人估算過資訊技術在印刷業佔的成份,結果是是五比一,資訊技術是五、實際印刷的份量僅是一,不知有誰算過資訊技術佔媒體業的成份。資訊技術能量,是一個整體概念,除了人力還包含許多重要元素,也就是遇到媒體內容需要增減、修改、擴充、創新的時候,能迅速完成的潛力。如何增加這一能量的儲存,媒體應列為重要的策略,同時要設法鼓勵高級資訊技術人才加入媒體,來加速充實資訊技術的能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