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新聞週刊不再報導新聞
  那福忠 March 18, 2009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創刊於 1933 年的新聞週刊 (Newsweek),位居全美週刊第二,僅次於時代雜誌 (Time),傳出全面整頓的消息,不是擴大、而是縮小,不再追逐每週的新聞,改以分析評論,讀者對象也從廣大群眾轉為菁英。月前美利堅航空班機迫降在紐約哈德遜河,新聞週刊與別的媒體一樣,立即派遣記者與攝影師到現場,雖然花了不少力氣採訪,僅在網站上簡短報導,印刷雜誌則隻字未提。編輯說,如果半年以後再發生類似情況,新聞週刊恐怕就置之不理了。

   新聞週刊已經賠錢,母公司華盛頓郵報與業界觀察家,都認為以目前的大環境,必須作重大改變才有生存機會,新聞週刊以改變自己、同時改變讀者一搏。週刊的發行量,從全盛時期的四百萬份,降到三百萬份,一年前再降到 210 萬份,執行長 Tom Ascheim 估計今年夏天可能再降到 190 萬份,明年初僅剩 150 萬份。但其中 120 萬是最佳訂戶,這些人受過高等教育,所得較一般讀者高,是最大好新聞消費者,以這些菁英讀者為核心,建構新的營運模式,是新聞週刊轉變的重心。

   新聞週刊即將以小而精的新設計,呈獻給讀者,多年來自認有報導每週新聞的責任,將一次完全放棄。編輯 Jon Meacham 說,如果沒有原生的資料,我們就不寫,每天追逐新聞挖掘細節,將不再繼續。每週出刊的新聞報導,有服務一般大眾讀者的傳統,但市場的縮小、費用增加、廣告下滑,執行長 Tom Ascheim 說,對我們來說,大眾化的營運方式再也行不通,我們曾經成功的經營多年,現在則無法繼續。

   2008 年上半年,新聞週刊的一年訂費還不到 25 美元,每期僅 47 美分,比零售每期 4.95 美元的十分之一還少,週刊有意把訂費提升到每年 50 美元,執行長 Ascheim 說,若不能讓大家對喜愛的東西付錢,我們只有關門。報導新聞的週刊,一直受到快速媒體的侵蝕,迫使報導從 What 轉為 How 與 Why,近年更逐漸發展成 Here's what to do。

   過去幾年,隨著發行與廣告同時下滑,迫使每週出刊的新聞雜誌相繼減裁新聞人力,全美三大新聞雜誌除時代雜誌仍然獲利之外,新聞週刊在邊緣掙扎,而美國新聞與界報導 (US News & World Report) 已經從週刊改為月刊。新聞週刊的編輯策略,已經朝向新的方向,除了分析與評論,對發生的問題更提供解決方案。

   從五月份開始,新聞週刊將改版成四大部分:簡短報導、專欄與評論、封面主題長文報導、文化,但每一部分都不會針對一週的重大新聞多加著墨。另外在最後一頁,增加一個叫「虛張聲勢指南」的圖畫,告訴讀者如何對目前的話題作專家狀的反應,當然,你可能不是專家。

   改版後的新聞週刊,頁面設計更趨簡潔,但預留更多的空間,採用更多的圖片,但頁數減少。在印刷上用磅數較厚的紙張替代原來的薄紙,來吸引讀者,也希望爭取更多的高檔廣告,同時可以大幅度減低印刷與發行的成本。新聞週刊的編輯,希望能這樣製造一個專屬的刊物,類似英國的經濟學人、美國的紐約客、與大西洋雜誌。

   對於新聞週刊的轉變,業界有不少評論,MediaCom US 負責印刷投資的主管 Scott Kruse 說,大家鬧窮不是秘密,即使讀者對轉變有正面的回應,困難仍不能解除。他認為每週出刊的新聞雜誌,一向以汽車、金融、科技、製藥為核心內容,但這些議題在今天報導的太少,要吸引新的廣告,必須有新的議題,他質疑新的廣告將從何而來。

   TargetCast TCM 副總裁兼印刷策略主任 Roberta Garfinkle 說,在此艱困時刻,任何人說「目前的作法已然走不下去、要轉換成新的作業模式」,都值得鼓勵。新聞週刊是否走上正確的道路,至少比以前好,至於是否能成功的轉變,也只能拭目而待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