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印刷的未來可能不是…
  呂理哲 January 27 201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2015 年到,萬象就要更新。

《本文開始》

2015 年到,萬象就要更新。


2014年國內印刷最熱鬧的議題就是觸網,讓許多印刷廠老闆對印刷的未來有了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

今天,印刷媒體不再談印前流程,表示沒有印前流程的印刷廠已經落後於產業標準之後,不談色彩管理表示沒有色彩管理的印刷廠已經落後於行業競爭之末。馬雲在烏鎮電子商務(e-Commerce)會議裡大談『未來沒有e-Commerce,只有Commerce』,正好為印刷行業的未來,添加了一點『e』- 電子商務的顏色。

如果,有一天印刷媒體不再談電子商務,那時候就是印刷的未來?

我們發現去年許多大陸舉行的印刷行業會議中,出現了一些從來沒有見過的風險投資專家,這些專家向來幫助新興的創意團隊成就宏圖大業,今天的阿里巴巴、京東網上商城、趕集網和許許多多以創意去開創新生意,大多是利用網路的便利去顛覆某一產業的傳統。

阿里巴巴顛覆了小企業無法銷售產品到全國的傳統,京東商城顛覆非到電器商場買電子產品的傳統,趕集網顛覆了分類廣告的傳遞媒介...,這些新企業開始於顛覆某一段生意無效益的想法,創業之初他們全都有彈藥(資金)不足的困難,因為他們要撼動的是某一個產業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根基,需要不斷的嘗試錯誤;因為他們要顛覆的範圍覆蓋全大陸,需要廣告行銷;因為他們要轉移傳統訂單的走向,他們需要殺價求訂單…

許許多多的理由,新創意沒有足夠的彈藥,根本打不開一路荊棘的血路,就什麼也顛覆不了。

風險投資是用銀子去挖銀礦的生意,早在1945年以前就有了風險投資的概念,到了1957年有一家ARDC風險投資公司以70,000美元投資當時新創的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DEC 注),到DEC公司上市時變成了5.55億美元,1200倍的增值,加上後來每年102%的回報,成為風險投資的經典之作,因而掀起了美國風險投資的風潮,後來引發了美國矽谷各種新創意站在浪潮之巔,加速了人類科技的快速發展,到改變今天人們的生活,風險投資可以說是幕後的推手。

各行各業的改變,數百年來無日無之,越來越快,當印刷需求多於供給的時候,改變就像空氣一樣在我們身邊,印刷廠的經營者忙著生產和擴充,那有時間注意到變化呢?當供過於求,印刷生意難做,景氣似乎不再回來的時候,印刷廠老總開始意識到變化的壓力。

這幾年,網路影響了許多行業生態的資訊不斷,加強了印刷行業對改變的敏感度。

印刷媒體開始討論B2B、B2C、O2O…各種網路生意模式的專有名詞,大陸印刷廠老闆也都能朗朗上口,甚至記錄了小米、京東和幾家成功網路公司的創業歷史,第一輪吸引了多少創投的資金,第二輪、第三輪又是多少…,成長了幾倍。仿佛印刷的未來會像其他產業一樣,一兩家網路印刷企業就會把整個行業顛覆了。

其實,今天世界各國都有成功的網路印刷案例,即使全球網路印刷的經典美國Cimpress(原來的vistaprint.com,2014年底才改名)其營業額只占全美國印刷總產值的1%不到的份額,臺灣好幾家合版印刷企業加起來,還占不到2,300萬人口的臺灣印刷總產值多大的比例。

Cimpress在24個國家有印刷服務,健豪在天津開始雲印刷,彩之坊到美國和Cimpress搶地盤。這些成功的網路印刷企業都有其競爭對手無法匹敵的網路生意管理系統,以及訂單增加人手不增加的生產管理系統,只要持續在熟悉的國內市場上擴充,應該是成本最低的發展策略。

但是,他們偏偏都選擇了成本更高的國外發展策略,我們沒想過為什麼?

因為,印刷生意和面對全民的網路購物所以不同,京東、天貓以國內人口13億為目標客源,Cimpress卻只針對少於9個人的小企業的印刷生意,健豪有數千種商業印刷產品,目標客源還是那些有限的印刷同行,印刷生意有其局限不可能無所不包。不只是產品類別的局限,還有管道的局限,寶諾時是香港市場份額最大的商業印刷,自己利用印刷名片的資料分析,發現香港大而知名的公司裡面,居然沒有一家在寶諾時印刷名片。

印刷廠經營者為了印刷的未來跑去參加風險投資的聚會,在那裡聽到的故事或許精彩刺激,卻無法在印刷業裡複製那些成功的流程。如果,你跑去問Cimpress『你們模式是B2B還是O2O?』他們一定回答『不知道!』

因為這些專有名詞只是名詞,還沒開始的網路生意說不清楚,才用會用這些概括性的名稱,真正的網路生意複雜又瞬息萬變,一定有通路也有最終客戶,有線下的生產和線上的服務結合。最後能成功的一定解決了許許多多問題,哪有一成不變的兩三個英文字母可以說清楚的模式?

印刷的未來不會按照創投圈子裡討論的邏輯,更不可能出現覆蓋全國10%生產總值以上的單一網路印刷企業,因為上述的局限。產品類別太多太複雜不專精就沒有競爭力,管道太複雜,絕大部分的印刷買家都不是那些上網印印自己相簿的最終用戶。

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未來印刷廠的數量當然會大量減少,印刷廠一旦開始利用網路服務地理周邊的現在客戶,就能服務未來的較遠距離的合作夥伴,也因為相同的理由,不能利用網路服務客戶的印刷廠,面對的新競爭對手來自遠方更強的印刷企業。優秀的印刷廠服務的範圍增加,印刷廠的數量不減少才怪!

《end》

注:DEC-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縮小當時大型電腦的體積和價格,突破當時只有政府單位才買得起電腦的門檻。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