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吃燒餅可以不掉芝麻?
  呂理哲 February 20, 201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今天影像處理的技術成熟,電腦的效率也算便宜,組裝一台多核,大記憶體的個人電腦,就可以比對印前各階段產生的影像,及早發現錯誤,及時改善。

《本文開始》

有一個印刷廠老板在餐桌上說了一個笑話:他要求印刷師傅對印刷錯誤賠款負責,得到的回答:『都是製版的問題,印版上一隻雞,我印不出一隻鳥呀!』製版的說:『你聽過哪一家製版從沒出錯過嗎?』還學說相聲的掉一個包袱『吃燒餅哪有不掉芝麻的?』

老闆問『沒有不曾出錯的製版嗎?』

印鈔票的算不算?我們都沒看過印錯的鈔票。

臺灣早在2000年以前,製版和印刷分工,基本上製版由輸出中心來服務,到了CTP時代,印刷廠自己有了CTP,製版廠也就漸漸式微了。但是,今天臺灣銷路最好的幾十本,還是由原來那一兩家製版廠來服務製版,超過十年的合作關係完全建築在準時和零失誤的製版條件上面。

零失誤?以前有底片,他們將四色底片疊起來或打藍紙來檢查,全憑師傅的眼睛和製版的經驗來作品質管理。臺灣的員工和公司的關係比較長久,這批拼板師傅在CTP出現之後,還想方設法在CTP輸出以前,校對防止失誤。你如果問要如何才能做到『零失誤』?老師傅一定這樣回答你『仔細就好了』。

誠然,人眼能辨別原稿、樣張和屏幕上顯示的影像,仔細就能發現其中的差異。

這個問題有機會解決嗎?『都是電腦產生的影像,為什麼還會不一樣?』電腦不應該有個性呀!

設計師利用 AI、CDR或是InDesign設計版面,一頁一頁在屏幕上看,滿意了才會輸出PDF給印前去拼大版後,打樣確認以後,才會出CTP版去印刷。雖說人眼檢查可能遺漏,為何電腦會把相同的文件內容,改成不一樣的呢?

理不說不明,我們利用InDesign設計一頁版面,儲存InDesign文件,其實記錄的是那個字那個圖在那裡,多大多小,在那個位置…等等屬性。等到下一次打開文件時 ,InDesign才依照文件的內容和每一物件的屬性,利用作業系統的繪圖功能(微軟的視窗的繪圖機制叫 GDI;MacOS 的機制叫 QuickDraw)在屏幕上從頭畫一次給你看。

如果你利用自己的打印機印出來,也是GDI或是QuickDraw產生的影像,所以和屏幕上看到的不會不一樣。但是,你輸出PDF準備去印刷,就不是微軟或是蘋果的事情了,InDesign自己將這一頁上面的物件和其屬性,依照PDF的格式儲存成一個PDF文件。裡面並不是最後版面的樣子,而是這一頁上面所有物件加上其屬性的描述罷了。

到了印前部門,一頁一頁PDF被拼成8頁頭對頭或腳對腳的一大版,又被儲存成一大版的PDF,打樣的RIP1按照PDF文件裡面的物件描述,製作成影像從噴墨機印出打樣。CTP 的RIP2則按照相同的PDF物件描述,製作成CTP版上的影像製作出一個印版。

好啦!即使有好幾種不同影像產生軟件(GDI、QuickDraw或是RIP1、RIP2),畢竟設計好的版面還是只有一個版本吧,為何會搞錯?

屏幕上和紙上印出來的影像看起來一樣,其實已經是不同的分辨率和影像特性,更複雜的是拼大版的工作,將許多個版面上千千萬萬個物件打散了後重組,其中屬性沒有被跟好,就可能出現意外的。

設計軟件產生PDF文件可能因此出錯,RIP產生影像也可能出問題,比如電腦描述一個『宋體字』在那裡,如果兩個影像產生的環境一個有宋體字型,一個沒有,那麼產生的影像一定不會一樣的。

既然,不是設計師或是印前人員的問題,吃燒餅一定會掉芝麻,我們都知道所有可能被數字化的最後都會被數字化,那麼就是『芝麻』還沒有被數字化的問題了。

既然,設計師在屏幕上看到自己設計的最終版面,這個屏幕上的影像(o)就是原稿。利用手機軟件輸出PDF,如果可以把這個PDF變成影像(p),算不算可以利用電腦來比對影像(o)和影像(p),那麼在拼大版以前就檢查過影像有沒有變化(壞)。

拼好大版的PDF可用RIP1轉成大版影像(pp),PDF輸出CTP以前必須經由RIP2產生1-bit TIFF的CTP版影像(r),如果能比對影像(pp)和影像(r),那麼CTP出版前就能查出有沒有和拼好的PDF文件不同。(避免RIP1和RIP2兩個環境的差異)

香港知名的寶諾時在深圳接稿,香港印刷,每一個活都是影像(o)比對過影像(p),才去拼大版。拼好大版傳到香港車間,先轉成影像(pp),一定先確定影像(pp)和影像(r)沒有區別才去製版。寶諾時合版印刷在香港競爭力最厲害,其他印刷廠用肉眼校對,寶諾時可是用電腦!

大集團印書,一天可能需要處理幾千頁,有的同一本書有各國版本,你很仔細眼睛又很好,你能校對德文?俄文還是土耳其?當然不行。

所以需要比對影像(o)和影像(p),確定每一頁沒漏失;最後比對影像(pp)和影像(r),確定CTP版沒有瑕疵。有的印刷廠希望將首印掃描成影像(s)和原稿影像(o)比對,確定接下去大量開印的是校對過的,大家的需求都一樣,需要電腦幫忙校對。

印刷市場數字化已經成熟,大家印刷的質量差不多,價格也差不多,錯誤可以數字化的話,也就是每一階段都經過數字化校對,成本才得以控制。

各國印鈔廠100%沒有失誤,當然也不是人眼品質管理的結果,他們利用攝像機拍攝正在印刷的成品或半成品,比對影像(o),不及格的就剃掉或做記號,在街上我們才沒有看過印刷錯誤的鈔票。今天大部分的煙包、藥包在印刷過程都經過類似的電子校對,確保印刷的品質。但是商業印刷印前如果沒有校對,印後的品管就來得太遲了。

其實,芝麻也可以數字化,您知道嗎?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