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app書的印刷廠
  呂理哲 June 28, 2011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資訊技術產業(俗稱IT產業)的變化瞬息萬變,書的出版走向電子的同時,難免把參與其中的玩家捲進了IT產業快速變化的漩渦中。

《本文開始》

2011年五月初,中國電子書閱讀器的領頭羊漢王預告第1季虧損4,000至5,000萬元人民幣,為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拉了響亮的警報。第一財經日報引述深圳廠家表示,絕大部分電子書閱讀器廠家自去年第4季開始退市,從百家之譜銳減至20家。大陸電子書閱讀器市場泡沫似乎就要在IT漩渦中破掉,表面上是受到蘋果公司iPad降價和Android平板電腦的強勢衝擊,其實是看書的人並不需要閱讀器,或者應該說電子書閱讀器不是一個獨立的電子產品。

亞馬遜網路書店kindle推出僅僅33個月以後,電子書就賣得比紙本書多,Kindle是電子書閱讀器,替網路書店把電子書賣出去,沒有書賣的電子書閱讀器當然找不到買家。

我們應該知道亞馬遜賣的電子書並不是只有Kindle一種模式。

電子書發展之勢不可擋,如果沒有了電子書閱讀器,要如何看電子書呢?

iPad和Android平板電腦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電腦最大的不同,在於應用軟體的管理方法,後者用一個軟體來管理相同格式的資料,例如微軟的Word只編輯DOC檔案,Acrobat 只管PDF檔案;前者把應用軟體和資料捆住一塊,不管是遊戲還是電子書都是獨立的程式加上資料,稱為”app”,所以今天的電子書,電子雜誌或是報紙都是以app的形式出現。

今天印刷廠幫忙生產紙本的書和雜誌,明天誰來幫出版社生產app書呢?又如何生產?

Adobe Creative Suite(CS)可以用來製作app,名氣響亮的美國Wired線上雜誌的iPad版就是用CS生產出來的。但是app基本上是一個程式,天馬行空也無妨,可是用CS來製作app書就受限於CS的功能,CS想提供出版品app的複雜的功能給設計師,其生產的複雜性也就無可避免了。

美國出版社很多都被出版電子化的改變壓得喘不過氣來,即使有CS這樣的工具,既不簡單也不便宜,對一般走投無路的出版社再去聘請一個app程式設計師,或去採購足夠的資源來為既有的內容數位化,都不是出版社合適的投資方案,經過評估以後,app 早已確定是出版社挖不到的金礦了。

除非,有像今天的印刷廠一樣的服務,出版社把材料送過去,印刷廠把出版品生產出來。因此,今年四月美國新開了一家網路app工廠(Push Pop Press),方便出版社或獨立作家把自己的材料送上去,工廠的產品就是app,你就可以在iOS(蘋果iPhone和iPad的作業系統)和Android(Google為平板電腦和智慧手機提供的作業系統)上讀你的書或雜誌app了。

Push Pop Press這家公司的創辦人Mike Matas 和Kimon Tsinteris,認為書講述的是故事,既然是app,當然可以用照片和視頻來讓故事更動聽,他們在網上建立了一個服務,幫助作家、出版社或藝術家把他們的作品變成app,不需要任何程式設計的經驗和技術。

電子書呈現的內容層次比紙本書複雜,所以電子書的製作自然比紙本書的製作要複雜許多,美國前副總統 Al Gore為了呼籲大家重視地球氣候變遷的危機意識,曾經製作了“Our Choice: A Plan to Solve the Climate Crisis”影片,後來製作app版書時候,提出來許多嚴格的要求,讓當時在蘋果公司上班的Mike和Kimon對app書的製作有了挑戰的機會,以及新公司創立強大的推力。你到Push Pop Press網站就會看到“Our Choice” 就是他們的廣告。

Push Pop是電腦程式的用法,把資料堆到暫存器存起來和推出來使用,是寫程式常用的基本動作;Press有媒體或印刷機的意思,從Push Pop Press的名字上可以感受這家app 工廠對出版品基本生產的想像。

App書有了印刷廠,電子書越來越近了。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