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夜迷津渡... 是危機?是轉機?
  呂理哲 September 20, 2000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全世界的印前市場絕大多數沒有像台灣「製版廠」這樣的服務單位,不是沒有製版廠,而是所有的印刷廠都自己曬版。所以外國叫Service Bureau指的是「輸出中心」,只有輸出底片,而沒有提供曬版的服務。

在台灣則輸出中心與製版廠只有一線之隔,買一台曬版機就是製版廠。反之就是輸出中心。在印刷業的生態裡,輸出中心或是製版廠是技術需求較高,卻是最弱勢的一環。

印前苦水

第一、客戶(出版業主)永遠是對的,因為我們得向客戶請款,有理由沒理由都可能被扣款。明明是他設計版面又排完版給我輸出的,幾乎所有的非輸出中心的過失,都可能變成扣款的理由。

第二、輸出中心的下游是印刷廠,偏偏印刷廠的規模比輸出中心大得多,在相互配合的情況下,印刷廠當然可以提供較大的資源。雖然有時候,印刷廠會是輸出中心的客戶,這下子客戶(輸出中心)可不見得是對的。

加上輸出中心成立的門檻不高,輸出設備200-300萬加上一般公司費用,400萬就能讓有志之士一展鴻圖,如果能貸到款,英雄膽更壯。所以競爭者眾,市場永遠是有限的,衍生出來的買家市場邏輯,這才是印前業者的苦惱。

一個競爭劇烈的市場,最簡單的策略就是削價。一般市場價格領先者多是較有規模較大的業者,偏偏印前市場啟動價格戰爭的卻是初生之犢的新公司。以印前市場幾近飽和的規模,想要以價格切入市場,理應思考影響的層面是足以將某一比例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而不是著眼於多搶幾家客戶而已。至今有許多家輸出中心先啟動價格戰爭,結果導致最後自己出局的,時有所聞。這就是沒想清楚到這是一個接近飽和的市場,而不是一個成長中的新市場,根本沒有足夠的新客戶源來支撐一個「以較低的利潤爭取大業務量」的策略。

與其採用短線的戰術,不如思考接下來一兩年內市場的變化,利用網路時代來臨之際,市場將因為數據網路頻寬改變的契機。不如趁版圖轉移之勢,遠勝於閉著眼睛攜械闖入短兵相接的殺戮戰場。

DRUPA展示未來

DRUPA 展示了一些新的技術,正是下一波改變的指標。我和一些到杜賽道夫看完印刷展的老闆們談過,聽起來英雄所見略同。

第一、DRUPA最精采的是直接影像(DI – Direct Image)印刷機,如果成功,印刷機不需要先製版,當然不用底片,當然沒有輸出中心或是製版廠服務的必要,但是沒有一位老闆感受威脅,他們都把把DI印刷機當成印刷機廠商的促銷噱頭。理由很簡單,因為今天台灣數百台的印刷機不論是輪轉機還是平張機,都需要「版」。會計上印刷機是以十年來折舊的,就算今天DI印刷機已經成熟,這些使用PS版的傳統印刷機還得存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第二是CTP直接製版機,可以想像CTP是為了印刷廠而設計的,外國人都在印刷廠曬版,如果印刷廠都買了CTP,製版廠豈不是無版可製了?大多數的老闆以為,印刷廠的重心永遠是印刷業務,印前的營業只佔印刷生意的小部份,又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力,沒有印前部門對印刷廠又不行。當然配角永遠得不到老闆的重視,不受重視的配角一定無法和專業輸出中心抗衡。這些老闆們都不在意CTP會帶來印刷廠和製版中心關係的改變,所以他們都說正在考慮採購CTP,一方面也擔心CTP在台灣「自來片」的文化中,能發揮多少的使用率呢?

第三是Internet,在展覽裡有網路上的輸出中心(Noosh.com)﹔有詢價(PrintCafe.com)、比價、下單(PrintBid.com)brokering 代理系統﹔也有替代各種轉檔的服務(Shira.com),以至專門替印刷流程傳輸資料(vio.com)的服務。看來這些噱頭在短期內,對印前的生意幾乎沒有直接的影響,但是所有的輸出中心老闆都擔心自己現有的基礎無法面對這樣的挑戰。憂慮一旦固網開始,頻寬拓寬了,如果以上的生意都在網路上發生的時候,印刷生態會變成什麼樣?

有招勝無招

大家在資源以及知識的限制之下,都有了相同的結論,認為應該想辦法擴充自己輸出中心的規模,變大了才有較好的機會來對付未知的變局。對策是當找到一個較好的客戶就考慮添增設備,以往可能等業務更穩固以後才作的事,今天提前一點時間先做了,戰術就是擴充。看來「擴充」成了輸出中心在網路時代來臨前的教戰守則。問題是要增加幾套設備才安全呢?

設備增加就需要較多的業務員,招攬更多的生意,更多的員工來處理更多的事務,規模變大成本增加,一旦遇到鬼月這樣的淡季,壓力比以前增大,「擴充即安全」的理論馬上受到挑戰。

擴充的前提

其實「擴充即安全」是合理的,但是必須有一個前提,如何能增加設備而不需要等比例增加人手,如何增加業務不用等比例的業務員?唯有改變現今的經營模式,流程更自動、管理更有效率,利用更新的觸角,否則如何避免設備與人員齊增加的困擾呢?自由市場每天都有人嘗試新的印刷營運模式,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最近市場上也出現一兩種以軟體為基礎的新模式,目的都是突破今天輸出中心經營的限制。對的!軟體和網際網路都是新的媒介,或許有機會,反正沒有人試過,誰能保證?放眼望去,今天最大的製版廠似乎沒有多過五台輸出機的規模,一旦有一種模式成功,我們將會發現某輸出中心一下子擴充到遠遠超過了今天的大部份同業的規模。屆時,如果那一家不是你經營的公司,那你的煩惱才剛剛開始,因為那時候排擠效應正要開始。擴充不了的可能就是被擠出場外的競爭者。\經營模式的改變必定要跳出既有的框框,傳統的利基如能配合異業的助力,應該是一項建設性的建議方案。危機就是轉機,可知道你站在哪一邊呢?

霧失樓台,現在正是霧氣凝重的網路時代前夕,你我都擔心卻是霧沙沙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