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那福忠,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從倫敦泰唔士報網站收費說起
  那福忠 July 12, 2010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frank.na@gmail.com
   

   依照梅鐸 (Rupert Murdoch) 早先的規劃,倫敦泰唔士報 (The Times) 與星期日泰唔士報 (The Sunday Times) 兩報的網站,從七月一日起開始收費,零售一天一英鎊,訂閱一星期兩英鎊,優惠期間 30 天只要一英鎊,以後以一星期兩英鎊計價。輸入泰唔士報網址 www.thetimes.co.uk、或星期日泰唔士報網址 www.thesundaytimes.co.uk,雖然出現首頁,但只要往內頁連結,就立即出現下面的畫面。

   業界把泰唔士報收費型態稱為「硬式收費牆」(Hard Paywall),意指沒有緩和的餘地,不是黑就是白,讀者不付費就看不到內容。相對的軟式收費牆就緩和得多,讓讀者免費閱讀固定數量的內容,超過數量才需付費,這也是紐約時報即將採用的方式,預期明年開始實施。硬付費也許可以試用在地域性的小型報紙,因為內容有高度地域性,別處取不到。泰唔士以大型都會報硬收費,不顧當地不收費的競爭對手如「衛報」(The Guardian),把自己關在牆裡,業界許多人感到不解。

   因應泰唔士報收費,衛報網站不但維持免費,更進一步開放衛報的新聞報導與儲存的資料,讓大家取用放到自己的網站、網誌。所以衛報不僅是報紙與網站,還扮演技術平台,提供應用程式介面 API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讓大家很容易的把衛報內容,成為自己產品的一部份軟體大型,有如開放介面讓別人撰寫應用程式。大型報紙的缺失,在時效上不若電子媒體,在地方新聞上也沒有當地小型報紙充分,但在資訊技術上仍相當強勢,衛報用技術工具來配合內容,希望打開營運的僵局。

   衛報把這個創舉稱為「開放平台」(Open Platform),開放衛報的工具與內容,提供一系列的服務項目,包括使用取得 1999 年到今天 100 萬篇的見報新聞的文稿、標記 (Tags)、圖片、影視,由衛報記者收集特製的常用資料儲存庫,豐富的政治與選舉資料,以及全球政府資料儲存庫。英國的旅遊局就利用開放平台製作 Enjoy England 促銷網站,從衛報取得各景點資訊,與 Google 互動地圖結合,深獲好評(地圖上有藍色 g 字的地方表示資訊由衛報提供,紅色人頭表示由讀者建議的旅遊資訊)。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衛報解釋說,他們對數位技術一向採取開放政策,在數位創意上也有相當經驗,開放平台是數位演進的下一階段,衛報的視野在與網路交織結合,成為網路的一部份,而不是浮在網路表面,開放平台的目標在把衛報作為成一個資源,讓全球的伙伴藉著衛報的資源進一步發展。

   收費與免費的爭戰當然不會僅在倫敦城裡,根據義大利第三大報共和國報 (La Repubblica) 報導,Google 在義大利悄悄的推廣一個付費的 Newspass 計畫,由 Google 總體負責各報網站的收費,一次收費就可閱覽各報網站,一反由各報單獨收費,Google 還沒正式公佈這個計畫,運作細節還不明朗。不過有人認為,如果要收費,這倒不失為可行的辦法,一次付費簡單省事,而且可以在各報網站之間跳越,合乎網路時代從多處獲取資源的習性。

   Google 不是報業,但有超強的技術與市場能量,以第三者來匯集報業收費,可以說站在恰當的位置,在效果上也遠勝於各報獨自收費,問題是報業願不願意合作。專家們分析 Newspass 的成功依賴兩個條件,一是報業團體要支持,如果世界報業協會強力支持,進行就順利得多。二是報業本身要改變,必需是高品質的內容才放入 Newspass 收費,一般的內容還暫時維持免費,一旦每家報紙都這麼做,Newspass 就成為高品質的品牌,收費就順理成章了。

   誰都知道沒有白吃午餐,好東西理應付費,十幾年來報業試圖網上收費都不成功,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之一恐怕是不了解網路生態,把網站當作印刷版經營。現在大家對網路的概念愈趨成熟,再一次嘗試,成功的機會似比以前大得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