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江瑞璋,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輪轉機的色彩控制 QTI---Color Control System
  江瑞璋 Sep 10, 2004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raymond@brainnew.com.tw
   

摘要         

實驗之初我也不相信會有如此成果,但對於短印量的台灣市場而言,如能在一千張以內調整好與打樣接近的顏色,那麼,還有什麼輪轉機的印件你不敢承接的呢?實際測試的結果顯示,只要確實調整好水墨平衡的要件,並仔細觀察每個墨鍵的走墨圖,就不難體會方法原來這麼簡單。而印刷師父更能輕輕鬆鬆的做好品質控制,不論是色彩或是印件的品質。

前言
        承接雜誌的印件多年了,在輪轉機生產的過程當中,速度是超快的,耗損也超多的。在微利的營業窘境下,懂得控制成本的將會是有效率和穩定成長之公司。而台灣輪轉機的印件更進步到一萬以上的印量就可以上輪轉機,如果在操作的效益和效率上沒有大幅的提高,想要承攬這些生意有誰下得了決定呢?此次主要是以輪轉機的色彩控制系統做為實際的例子,提出我們的作法和業界先進共同討論。

輪轉機印件的主要問題
          輪轉機和張頁機最大的差別是所有的事情幾乎都在一瞬間完成了。以二萬車的印件而言,如果速度在四萬轉的定速下,每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一台的印製,在這短短的三十分鐘內主要的作業是領機和副領機要共同完成的,而有些主要的問題如果發生了就必需馬上解決:
          ◆ 版上或橡皮上有紙粉、墨皮必須要清除,或清潔版面
          ◆印刷過程當中得隨時調整上下印刷面的印刷濃度和色彩
          ◆調整機器的壓力等,以免版被快速磨損
          ◆調整摺紙單元,以免摺出不準或不良的印刷品
          ......
           輪轉機印刷的過程稍一不甚都有可能造成龐大的浪費,如果能從印前製版開始、準備印前資料作為放墨依據、調整水和墨的曲線、調整每個墨區的墨鍵等等,都能交由自動控制系統來作業的話,那麼達到的預期效果將會有:
          ◆降減調色、調墨、控水時產生的耗損
          ◆更適合承接短印量的印件
          ◆正反二面的顏色更容易一致
          ◆師父交接班時更不易有顏色上認定的問題,一律按照標準濃度來掌控印刷色彩
          ◆自動控制解決了大部份的問題,操作者更有餘力去控管其它的印刷品質
          ◆印刷整體的效率提高了,不但印得快,也印得更好
           
測試的過程
          從速度上開始探討
          還記得看過有一篇報導:
          根據實際使用廠商的說法,如 Dome Printing, 量測儀器是安裝在乾燥單位後方,上下各一組量測儀器,剛開始印刷的時候,輪轉機的速度可以設定在每小時一萬轉 (10000 iph),然後啟動色彩控制系統,此掃瞄頭每二十秒來回掃瞄一次,將每個墨區的資料擷取分析過後回饋給控墨單位調整,大約在 1500 刷就可以達到色彩容許的範圍,接著將速度調整到每小時四萬轉,過了 10000刷時就幾乎與想要印刷的顏色表現一致。
         對這樣的做法我們感到很興趣,如法炮製了一次。可能是所使用的輪轉機機型不一樣,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車速10000 iph 時,並無法在預期的 1500 張就達到容許範圍。於是我們採取了一步一步觀察,一點一滴累積本身的經驗,往預期的張數邁進。
          首先,我們觀察在一萬車速切換至四萬車速時的影響有那些:
          ◆除了每一個工作的第一台外,在換台的時候,如果是以一萬的定速,在對位星標對準的張數,與四萬車速並無明顯的不同。
          ◆由一萬切換到四萬的工作時,在加速期間,輪轉機的放墨屬於急速補充的階段,不甚穩定。所以有二個階段的不穩定期,一為剛開機加速至一萬時的加速期。另一為一萬衝至四萬的加速期。二個階段的加速都有油墨和水的不穩定期,對於短版的印件不利。


輪轉機加速的時候,放墨往往會往上衝,超出所設定的範圍


          ◆由一萬切換到四萬的工作時,由於紙張拉力的關係,還必需再調整一次摺紙的位置,同樣也不利於短版的印件。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我們決定以最穩定的定速開機,而不在印刷中途再做車速加快的動作。除非有其它因素考量才會再次加速,如第一台做設定時,紙張拉力的問題等等。

          水墨的調整
          既然以一次定速的方式來開機,並由數據上顯示加速時墨的濃度是往上昇的情形,再配合一般印刷過程當中加墨較易,減墨不易的反應情形。我們做了最適當的水墨調整。而在調整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當我們把印前所產生的放墨資料,也就是每一墨區的百分比例,輸入到輪轉機,並對應到每一墨區的墨鍵開度和遞墨輥速度時的調整曲線設定。一般而言是把水降到合理的百分比,再配合適當的取墨速度來滿足自動控墨系統的回饋和反應。
          此時,我們簡單的做了一組對照實驗,正面先把供墨和水等資料做好預先設定(減墨和減水),反面則依照以前的方法不做修改。所得的結果如下:(事先減墨減水對自動控墨系統有很大的幫助)


上層那一面的印件做了事先減墨減水的設定,下層那一面則依照正常的作業不做任何改變。二者均在一開機後就交由自動控墨系統來回饋資料和控制每一顏色的墨鍵。


在經過一千張左右的時候,上層已自動調整到師父滿意的程度,而下層仍不理想。而下層到滿意的程度據統計需再等約二千張左右才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工作被中斷後的調整
          在工作當中被中斷的情形是常有的事,如更換橡皮布等。我們也想了解當工作被中斷時,自動控墨系統的反應情形:(約550張就可以達到滿意的結果)


更換橡皮布後再次自動掃瞄和控墨

中斷後再次控制,約150張的情形。

中斷後約500張左右再度調整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未來的方向
          此次自動控墨系統真的只有做到控制每一顏色,每一面的濃度值,其結果就已令人滿意了。可是什麼樣的調控滿版濃度,而仍維持住灰色平衡才是印刷的最高段技藝。也就是說,在此次的操作過程當中仍發現滿版濃度控制在容許的範圍,但偏偏有些灰色西裝、褲子的顏色就是時而偏一點紅、時而灰色。如果能依據 System Brunner 所提的灰色理論和方法,這套系統就更加如虎添翼了。

1. QTI, Lin Chin-Soon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