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庭數位相機的使用者將在今年大幅升到 42個百分點。而數位相機除了在一般家庭和新聞專業領域外, Seybold 也評比了藝術和專業領域的使用情形。整體而言的品質是毫無問題了。但是礙於實用的情形,後續在印前的處理動作仍有加強的空間。  
         前言    
                    分色和印前人員的價值在那裡,何去何從?對分色人員而言是一道很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他們都知道滾筒式掃瞄器已不再生產了,越來越多的數位相機 RGB 檔案從分色師父的眼前處理過。分色師父以本身判色的能力來彌補數位產品的不足,且憑藉著對客戶喜好程度的了解做到了理想的喜好色。在數位產品競爭不休的時候,大部份修色的工作仍然與傳統工藝分不開來。而運用軟體來進行自動化的修色也將是不可避免的好流程。  
           
          逐年成長的數位產品
           
           
          根據調查報告 (Info  Trends Research Group) 指出,2004年將會有42%的家庭擁有數位相機,比2003年成長了12%。並預測到了2008年數位相機將幾乎全面取代底片。屆時將會有許多的數位影像充斥在你我之間,這也難怪坊間照相沖洗店逐漸轉型成更多數位服務的印相店了。Info Trends 數位影像會議中三大主題即是 
          ※印製 (printing) 
          ※儲存和備份 (storage and archiving) 
          ※無線影像 (wireless imaging) 
          或許這三個主題正可做為我們下一波規畫時思考的方向,不論是快速印相店或印前作業。 
   
          以下是對數位相像擁有者在那裡列印的調查報告 (百分比%): 
        
          
            | 在那裡列印 | 
            2002年 | 
            2003年 | 
           
          
            | 家庭印表機 | 
            82 | 
            80 | 
           
          
            | 零售據點 | 
            3 | 
            12 | 
           
          
            | 工作場所 | 
            15 | 
            9 | 
           
          
            | 線上列印服務 | 
            4 | 
            8 | 
           
          
            | 影印店 | 
            2 | 
            ---- | 
           
          
            | 自動列印機 | 
            1 | 
            4 | 
           
          
            | 不印出來 | 
            11 | 
            12 | 
           
         
                                                                         資料來源 Info Trends 
          對於零售據點的高成長代表著有機會成為未來印相的重點管道,如果在店內設個自動列印機那可真是掌握了先機。如果更有能力發展線上便民的列印服務就更是財源廣進了。  
           
  對印前的影響 
            或許你將會認為影響不大,因為上述大多是針對一般家庭的使用者,對印前的影響是否有那麼大的影響仍存疑著。沒錯,有疑問才有轉機的機會。的確,數位相機發展的區塊也是根據三大市場在演進,這三大區塊為: 
          ※給廣大消費者的簡單型 
          ※供新聞類攝影出版的職業型 
          ※供藝術攝影的專業型 
          而 Seyblod 特別針對藝術攝影的專業型做了評估,採用了四種高檔的數位照相機,Leaf Valeo(以色列)、Kodak DCS ProBack645H(美國)、Phase One(丹麥)、Sinarback 54 H(瑞士)。評比結果:各廠牌數位照相機雖然各有優缺點,軟體連接難易也有程度上的不同,但多認為已經能與傳統底片攝影相比,有的領域如可獲得的色彩範圍,已經超越了底片。 (本段參考那福忠先生的 ePublishing, Oct15, 2003) 
          在印前的作業流程也逐漸有人採用數位相機的檔案做為影像的來源,其攝影的手法與傳統相機一樣,只不過換了機背為數位機背取代傳統的底片罷了。 
          以今年初的時裝展為例,從紐約、倫敦、米蘭到巴黎的時裝秀就有不少的攝影師手持高檔的數位相機,將所攝得的數位影像以網路傳輸或快遞的方式分散至世界各地合作的廠商。在台灣某時裝專刊也接收到同樣的檔案,經過印前單位的處理過後再印製成精美的專刊出售。在這次的作業流程裡,分色人員可說是沒動用到分色機就要將數位影像給處理好(已不用修髒點了)。 
          雖然數位相機在品質上沒有問題了,但是由於拍攝時對於周圍的光源較難掌控,因此偏色的現象也和傳統方法無可避免。在以往是交由分色機來修色,如今可要靠人來修色,或者是尋找更快速和理想的修色方式才能應付未來的情況。 
        結論 
          數位產品的演進對印前人員的專業訓練將會有重大的改變,當產品變得低價且品質又好的情形後,搞不好連手機都可成為專業的取像設備了。熟悉如何印製好品質的影像前處理,如何做好檔案管理和儲存,以及無線傳輸網路應用等等。這一切都將深刻的影響大家,不忍心說印前即將消失,如何跟著潮流轉型才能因應未來。           
   
          參考資料 
          1. Seybold report Vol, 3  No.14 October 31, 2003 
          2. 那福忠 "專家來評比數位照相機" ePublishing Oct15,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