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teve Outing 為 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 資深編輯,
同時為Editor & Publisher Interactive 等多種專業刊物撰寫專欄
   
steve outing pic
  新聞網站重蹈覆轍
News Sites Repeat Mistakes Of the Past
  By Steve Outing April 20, 2002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steve@Poynter.org
eandpletter 本專欄獲 Mr. Steve Outing Editor&Publisher Dot-Com 授權翻譯轉載
擁有版權 每月刊出一次

  自 94 年以來,我就成為網上新聞的一員,同時也報導網上新聞的動向,加入這一行,教人興奮、也教人殂喪。  這些年來,我們這一行業學到了不少,我們實驗、再實驗、又實驗,我們試用了不同的營運模型。在 Dot-com 狂熱的年頭,我遇到了不少聰明伶俐有遠大志向的人,辛勞的工作,來創造經濟上可行的新型大眾傳播。

  這些人裡,現在仍有不少犯以前同樣的錯誤,把最明顯的事忽略了。網路雖然已經普及,我們這行卻仍在掙扎。

記錄我們所犯的錯

  今年我參加了幾次網上新聞會議及類似的活動,讓我震驚的是,我們這一行業仍然犯同樣的錯,使得建構一種能與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競爭的新媒體,更加困難。  近月我參加兩次重要的線上新聞活動,兩次活動裏的演講人、學者、與會人,看法都一致:在新聞界裏,真正體認到互動的價值、能創造適用網上服務的人,真太少了。  讓我說的更具體一點: 犯的第一個錯:我們的舉止仍像是不了解這個網上媒體,我們仍依老規矩出版,單向散佈我們自以為大眾所需要的資訊。我們大多數仍然對網上觀眾說教,而沒有跟他們對話。  當然,大多數的新聞網站都有討論區,公佈記者的電子郵址鼓勵讀者回應,每則報導也都能讓讀者提供意見。這都是花了幾年才做到的互動,雖然很好,卻仍嫌不夠。  網上新聞主管們要更深入的觀察,看看別的網上社團是怎麼做的。這並不難找,看看 Slashdot.org 或者是新創建的 Kuro5hin,這兩個網站都是由讀者來主導。Kuro5hin 是專為新聞機構的平衡報導所設計的,讀者聚在一起選擇新聞題目,然後評論、辯論,猶如把辯論社團溶入新聞機構。  Kuro5hin 創辦人 Rusty Foster(他是個程試設計師,不是新聞從業人員),在南加州大學線上新聞會議中說:「傳統的媒體需要這個。」他是說邀讀者加入網上社區,藉網上工具,來建構與維護各個領域的網上社區。   我最喜歡 Foster 的,也正是他說的圍繞著記者與作家的網上社區,讓新聞人員從郵件與討論區走出來,鼓勵他們親自用軟體工具建構社區。他們自己是核心,讀者、批評者、支持者圍著他們,來反應、建議、批評、甚至改正在核心的新聞人員。  重要的是,建構這樣的互動社區,只能在網上,換一個地方就絕無可能,這是網路媒體特有的經驗,沒有其他的媒體能讓新聞消費者有這樣的經驗。 犯的第二個錯:大多數新聞網站等著讀者去讀、或聽、或看,跟傳統媒一樣的被動。  要網上媒體與眾不同,要讓上網的人「做」一些事,而不光是「讀」一些資料。新媒體研究學院主任 Nora Paul,就主張讓進入網站的人參與「活動」。(她在網上新聞會議中嚴勵批評現在的新聞網站「太枯橾乏味」。)  我認為這是今天網上新聞的問題核心。我們現在製作的內容,都是讀的,不是互動的。Paul 的機構在展新的數位化「講故事」的方式,這所學院把新聞人員與電動遊戲設計人聚集在一起,把新聞人員與美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構思新的傳播方式。  網上新聞如果要成功,需要更多的冒險來嘗試新的展現方式,需要更多「可做的事」、而不是「可讀的資料」,這樣的網路新聞才是新的,才不是把傳統的內容換個花樣轉到另一種媒體上。  這就是網上新聞出毛病的地方嗎?我想是的,可以從媒體發展史找到前車之鑑。電視剛開始時候,是「有圖畫的收音機」,攝影機僅拍攝唸稿的人,逐漸成熟以後,電視才找到自己的方式。網路正處於同樣的過渡時期,現在剛開始發展自己的講故事方式,這時候傳統媒體的規則仍佔強勢。  是的,已經有了一些僅在上網出現的新聞,新媒體設計協會 SND.ies 今年初宣佈,每個月都要甄選優秀的多媒體網站給獎,但最初幾個月參加的非常的少,說明了這樣內容的媒體仍然不多。  新聞網站該像什麼?該像電動遊戲一樣的互動,這種內容沒有別的媒體可以做得到。例如,有人提議增加房地產稅,網上就製作一個試算機,上網的人就可以把自己的房價輸入,看看增加多少稅。另外像網上食譜,讓家庭主婦輸入用餐的人數,各種材料的分量就自動計算調整,對做菜的人幫了大忙。 犯的第三個錯:我們忽略網路的趨勢太久了。 以「網誌」(Weblog) 這一類給熟人看的網上雜記為例,趨勢極為明顯,數目已達數十萬之譜,但在主要新聞機構裏,雖然也有一些,並沒受到重視。  網誌為什麼對新聞機構重要?因為這是大眾的聲音。例如最近在賓州的 Observer-Reporter 就在網站上開創了一個公眾網誌,叫做 Off The Record,任何人都能提出網上話題,由編輯審核貼上。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的名字出現在 Observer-Reporter 的機會。  我認為網誌未被新聞界重視,是因為它威脅到新聞界的現狀,因為網誌鼓勵大家參與、大家發音,編輯又不像傳統新聞那麼嚴謹。  但網誌與其他網路的「本土」項目,正是新聞機構應該擁抱的,它們代表另一種型態的傳播,新聞網站正好可以用來作獨特的表現。

  當新聞界真的能讓網上讀者感受到獨特的經驗,也許財務上的困境就會消失,網上新聞自然就會成長。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