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teve Outing 為 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 資深編輯,
同時為Editor & Publisher Interactive 等多種專業刊物撰寫專欄
   
steve outing pic
  他們會付費給無線傳遞的資訊嗎?
Will They Pay For Wireless Content?
  By Steve Outing December 10, 2000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steve@Poynter.org
eandpletter 本專欄獲 Mr. Steve Outing Editor&Publisher Dot-Com 授權翻譯轉載
擁有版權 每月刊出一次

  我們從痛苦的經驗學習到,對網上資訊收費是極為困難的。網上的資訊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免費供人閱讀的,希望藉此吸引人潮使網站「錢」化,像是增加是廣告收入、電子商務佣金、供其他網站轉載的版權費,以及其他的小額收益。

但下一代的網路:無線傳遞,其運作模式還沒有這麼明確,而新聞與資訊的製作人,也可能不會接受免費的模式,來把內容送給無線裝備(手機、PDA、電子書閱讀器、無線數位板等。)

可能演變成的模式(僅是「可能」),是藉無線服務的機構收取資訊內容的費用。當然有些資訊內容還是會免費的(有廣告資助),但無線網路並不一定要發展成免費的空間。

無線有什麼不同

我們為什麼期望無線網路在處理資訊內容的模式上與有線網路有所不同?

  • 無線裝備更為個人化

    想想你的電話手機或 Pale pilot、Handspring Visor,這些小的裝備都是高度個人化的,你拿這些東西好像拿鑰匙,如果丟了,就好像丟了鑰匙般的傷腦筋。

    這些私人的裝備,多半都隨身攜帶,需要更個人化的資訊存入。坐在電腦前面,你可能瀏覽更為廣泛的股票資料,除了自己股票的價格之外,還看相關的報導以及別家公司的表現。

    但在一個無線的設備上,瀏覽就不那麼快速也不容易,因為顯示幕太小。以手機為例,你可能限制在自己股票價錢變動,或達到預設價格的預警。或者那家公司有重大新聞的標題。

    這些內容都有現金價值,消費者如果認為對他個人有很高的價值,特別是及時的傳送到自己的無線設備上,他會付費的。

  • 無線資訊內容能(也應該)便宜一些

    有線網路的困擾是不容易降低收費,如果索取 25 美分,就賺不到錢,因為信用卡(仍為網上採購的重要支付方式)公司的手續費就超過 25 美分。這當然有繞過去的辦法,像是集中小額消費到另一系統,月底結算總賬用信用卡支付一次,但出版商即使用這類系統,收費仍不打算降低。

    無線傳遞完全不同,因為在結構上就有低廉的單位計費方法,每月總結就可以附加到無線通訊的帳單上,同時也有通訊公司與資料供給者收益的分攤方法。無線傳遞的資訊,最理想的是以每一則幾分錢的計價,因為這種模式已經有了,但在一般的傳統網站上就做不到。

    現成的例子,就是倫敦金融時報網站 FT.com 的無線服務,把簡短的新聞標題,傳送給行動電話的訂戶。訂戶可預設新聞項目,每接到一則新聞收 20 便士,每天通常會收到幾則。一位訂戶,每天約花費一英磅,每月約 20 英磅。

    FT.com 總編輯 Paul Maidment 最近告訴我,他非常看好無線傳遞的收費,他全球各地的讀者,對這麼低的價位並不在意付費,因為個人化的警訊對他們確實有用。像這樣的服務,務必要傳遞適量的資訊,否則傳的太多,每則又收費,訂戶恐怕就跑了。

  • 無線傳遞內容可不必經由登錄就能出售

    網站收費系統如 QpassMicroCreditCard.com 都需要先登錄一次,以後再從其加盟網站購買的時候,系統就能辨識這位買主。但即使只需登錄一次,對銷售來說仍是負數。

    以無線方式傳遞,計費的方法已經存在,用戶支付費用給通訊公司(通常是行動電話公司),所以不需登錄才能支付,顧客在購買的行為上也沒有磨擦。現在網站上購物,顧客常委託記住密碼,無線的環境則不需要。

美國以外來得容易

即使無線傳遞方式使得資訊購買簡便,仍有文化上的因素要考量。美國的消費者早已習慣網上資料免費的環境,使出售資訊業者面對嚴峻考驗,無線傳遞資訊收費的推展,也飽受衝擊。

但在全球別的地方,就比較容易了,這也是為什麼無線傳遞業者先從歐洲亞洲起步,再回美洲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歐亞地區的無線技術較美國先進。)

TrivNet 就是一個例子,出售數位資料以無線傳遞,而不用網站。這家公司總部在以色列,總裁則在紐約,但把焦點放在日本、東南亞,與西歐的市場。

TrivNet 的主要服務項目,有以無線傳遞方式分銷資訊內容,以及戶與資訊提供人之間的帳務管理,這都是透過電話手機的網站執行的。這家公司現在正跟全球各地的無線通訊業者洽談合作,據高層主管 Moti Dogin 說,他們即將推出亞洲前導專案,推銷無線傳遞的付費資訊。

Dogin 解說他的記帳方法,是把顧客的採購直接放入每月的通訊費帳單裏,所以購買交易的時候不需要登錄,也不需像別的系統要確認,因為通訊業者已經知道顧客的身份了。

Dogin 說,以無線方式傳遞資訊的售價,務需以美分計,而不能以美元計,價格低到顧客不必思考就按下「購買」鈕。例如 10 美分聽一首歌,或把目前的股價下載到行動電話或 PDA,其潛在商機是以百萬計的小額交易,使無線數位的生意變大。

Dogin 建議,如果價格高過上述的範圍,就變成網站上收費的模式了。網站裏的資訊內容不是免費就是索價太高,在無線的環境不是如此。

看打頭陣的人

Dogin 承認,無線方式出售資訊內容仍然在萌芽階段,所以訂價的多少,最好看看顧客對早期打頭陣的人反應。

如果無線傳遞業者與資訊內容提供者,貪得無厭、把價格抬高,他們的力氣勢必白費。當出版業與資訊供給業更深一層進入無線的領域,他們應該從網站的失敗取得教訓。便宜是這個遊戲的規則,無論是按件收費還是按月收費,都要便宜至上。

早期的指標,是日本 NTT DoCoMo iMode 行動電話資訊服務,iMode 僅收 300 日圓的基本月費,包括讀取最基本的資料;進階級的訂戶則每月加收 100 200 日圓單項服務,(平均 iMode 訂戶每月付 1500 日圓,現有 700 萬訂戶),資訊的製作業者,也因此一龐大無線網路服務而賺進鈔票。iMode 被認作是無線付費模式的典範,它通過了「便宜」測試。

下一步將測試以件計費的無線模式,敬請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