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呂理哲,知名電子出版專家、網路作家。
   
  世界那麼小
  呂理哲 October 07 2015
  請把你的想法寫信給我: lu@brainnew.com.tw
   

在上海做生意十幾年,常常聽到不肖員工做私單,即領公司薪水卻做自己的生意,更有甚者,早上去推銷公司的產品,晚上打電話給客戶,『我有便宜的…』,挖公司的牆角,侵害朝夕相處的同事的利益。 這些人在不到幾年的時間就在行業了消失了,原因無他,他們不知道“世界那麼小”。......

《本文開始》

我們都覺得世界越來越小,但是又說不清楚世界變小,如何度量,如何定義?

學術界建立了一個模型,以度(degree)來表示人際關係分隔的距離,甲是我的同學,我認識甲,則我和甲之間的度數等於1,乙是甲的姐姐,我不認識她,那經由甲的連結,我和乙之間的度數為2,乙的同學丙,我不認識,丙和我之間的度數則是3…。

“小世界效應”(Small World Effect)是一種不知從哪裡發明是說法,假設世界上所有不相識的人只需要極少數的中間人就能夠建立起聯繫的理論,最神奇的是一開始就被稱為六度分離理論(Six Degree of Separation)。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斯坦利 米葛籣(Stanley Milgram)想要驗證這個理論,做了一個連鎖信實驗,嘗試證明平均只需要5 個中間人,就可以聯繫到任何兩個互不相識的美國人。

格米倫教授的第一次實驗室由堪薩斯威奇塔市的志願者寄出60份,給麻州劍橋市的特定股票經紀人。該實驗的送達率只有13%,卻引發了各式各樣的六度分離的實驗。

2006年微軟的研究員過濾MSN某一個月的短消息,比對2,4億使用者的300億通訊資訊,發現任何一個使用者平均不超過6.6度,就可以和全資料庫裡面的其他人產生關聯,其中48%在6度以內就完成了關聯。

六度分離在40年前就被猜中了嗎?

2009年在馬里蘭州的一個小學做了一個實驗,令人意外地發現,沒有任何線索,小朋友居然只需要四度,都能找到一個千里之外完全不認識的人。

韓國某大學做了類似的實驗趣,結論一樣只需要四度。他們交換實驗結果以後,決定一起跨出國界,各自去找一位元的國外目標,實驗的結果都得到了六度的資料。

美國人口約3億多,韓國人口五千多萬,人和人的關係卻是一樣的,當這個實驗被應用到跨越國境時,也是一樣。六度分離也變成了大家用來描述『世界太小 (a small world)』的代名詞。

他們做實驗時是2009 和2010之間,離第一版的iPhone 出貨時間不到兩年,兩年後移動通訊APP“微信”才出現在大家的手機上。

移動通訊APP把人們粘在許許多多的朋友群上,大大增加了一個人“一度”關係的數目。這意味著如果2015年再做相同的實驗,根本不需要4度就可以找到任何國境內的任何一個人。

所以,我們在同行裡打聽一個人,或想要瞭解某一個人的人格,基本上不需要超過3度的努力。

知道了六度分離的理論,我們應該重新看待『做人的道理』。

移動網路時代“合作”一定是個人的未來,考慮與人“合作”,我們得想想自己到底有幾度可以讓我們消費自己的『人格』?

備註:

什麼是人格?親友相處,同事共事,領公司薪水辦事,不一定需要合同,不用多偉大的道德標榜,朗朗乾坤只不過是簡單的做人道理,身邊的人自然感受得到。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索 引